中醫腸胃|便祕|你擔心軟便劑習慣性嗎?

慢性便祕的簡易定義是為每週解便少於三次。但單純以解便頻率來看,有便祕過的人,一定都覺得漏形容了些什麼,那些解便費力、大便乾硬等的都不算嗎?!當然有更嚴謹的標準來看這件事,那就是羅馬標準(Rome criteria),在未使用軟便藥物的狀況下,超過三個月以上,並有下列至少兩項:解硬便、排便不淨、解便費力、或甚至需要用手指刺激輔助排便。

以治療便秘做為主要訴求的患者不少,然而更多的是藏在其它主訴裡面的便秘,例如:皮膚紅乾癢並且有便秘,腸氣咳嗽氣喘並且有便秘,脹氣胃食道逆流然後有便秘等等的更不少見。症狀較輕、尚可忍受的患者,可能自行尋求益生菌、酵素的幫忙,這部份的話,仍需要注意是否是複方有加入一些瀉劑類的草藥成分(例如番瀉葉),以免自己長期使用有習慣性而不知。症狀較嚴重的人,應該都會接觸過口服西藥的軟便劑,從氧化鎂到土黃色的通便樂(sennoside),甚至會購買甘油球塞劑來做使用。

中醫藥治療便秘的特色

會來到中醫門診的便秘患者,大致分為兩種,一種是西藥的軟便劑用的劑量已多,還搭配很多輔助酵素等,但仍不好解,肚子很脹又不舒服。另一種則是,一開始就很害怕吃西藥,擔心習慣性。
中藥也是藥,那吃中藥治療便秘是不是相對不會習慣而且可以之後調整到不用吃?吃中藥治療便秘有什麼樣的特點呢?
中藥的軟便藥物可以先間單的區分為兩種,一種是直接刺激腸道的,這類型跟西藥的刺激型軟便劑是相似的,例如通便樂(sennoside),對於已經長期有使用西藥刺激型軟便劑的患者來說,剛開始仍需要適量使用,才能夠起到軟便的效果。第二種是潤腸的效果,比較類似含油脂種子類的藥材,讓糞便性質較軟,能夠解得出來,但相對刺激腸道的效力弱,對於腸道蠕動慢、肚子沒有力氣的長輩或體弱者,效果也較不顯著。這樣子的簡單區分,僅對於解便這個面向來分析,對於中醫師而言,每個藥物都還會有其他的附加效果,例如有清熱、有滋陰、有補腎氣等,使用上也會考量這些附加效果。

除了中藥的軟便藥物外,中醫師還會依據你的體質狀態,例如是腸道蠕動差(偏脾胃氣虛或氣滯)或是伴有口乾舌燥、容易燥熱(陰虛火旺),在去酌加其他藥物,讓整個處方可以標本同治。

吃中藥治療便秘會不會習慣?我的答案是也有可能。當刺激性的中藥軟便藥物的劑量不斷上調,或在調整便秘的體質成因上沒有做出改變的話,那對藥物的習慣也就只是從西藥換成中藥。因此與你的中醫師討論你的體質調整方向,並了解目前的藥物使用狀況,可以更知道便秘情況可以控制在怎麼樣的程度。

舉例來說,若是一個92歲奶奶,從20幾歲就開始有便秘習慣,陸陸續續開始吃軟便劑,偶爾一兩週腹脹嚴重,則需要用甘油球塞劑,到門診的時候,每天使用兩顆通便樂,但還是不好上,如果三四天未解便需要用到手指刺激輔助排便,另外,也在外面的中醫診所拿藥使用,內含劑量不少的大黃劑(中藥中有直接刺激腸道的藥理作用的藥物),我與他討論的治療方向時就會告知,直接刺激腸道的藥物一定需要繼續用著,習慣性的這件事情只能擺在比較後頭再來考量,需要先以能解便順暢作為首要顧慮。另外,中藥的特點是可以針對造成奶奶便秘的體質做調正,以期更有效的緩解便秘的情況(例如高齡患者便秘的脾胃氣虛情況不少,適量的補脾胃氣可以更有效的增加軟便劑的效果)。

便祕的警訊跟仍須要時常關注注意的事情

非刻意的體重減輕(半年減少)體重的5-10%,便秘是突發性的,或是有解血便解黏液多。
有大腸癌家族史的人也要特別留意自己的排便狀況,並依據罹病親等及自己的年紀,安排糞便潛血及大腸鏡檢查。一般50-74歲民眾,政府有提供每2年1次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。

腹部運動或放鬆伸展

觸診便秘患者的腹部,可以了解到腹部鼓脹的程度急不急迫,以及腹部的肌肉張力

腹部觸診很緊繃的族群,有一些是因為長期久坐或者情緒壓力導致身體緊繃用力多,也有因為健身風氣開始流行後,很努力的練習腹部核心肌群的人,這類的患者,會希望他們能夠適度找到放鬆伸展腹部及腰髂(仰臥腹部扭轉式、眼鏡蛇式,或簡單搜尋腹部伸展)。

腹部鬆軟者,從適度的增加走路、日常活動運動,再增加一些核心肌群的訓練(例如棒式),都會對改善便秘打下好的基礎。

 

便祕會影響身體的狀況實在太多了,從腹脹到消化不良,在有些長輩身上更會間接導致吸入性肺炎的增加。想使用中醫藥來治療便秘,會要一起擬定出緩急輕重,釐清已使用的藥物狀況,並逐步漸進式的調整體質,打造順暢人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