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齡醫學看中醫|簡介高齡醫學和中醫的治療想法

中醫門診患者中有不少老人家,為什麼還要強調高齡醫學?醫師,為什麼你的專長裡面有高齡醫學?高齡醫學是什麼?在各個專科的病房也都有高齡病患住院?高齡醫學科有存在的必要性嗎?

中醫高齡醫學衛教講座

高齡醫學的特性

我想不少人看到我的專長上掛著高齡醫學,總會有點困惑,對高齡醫學的內容及所能做的不大瞭解。事實上,高齡醫學如同兒科一樣,最簡單的來說就是因為高齡者的生理、心理、社會的各種面向,甚至是治療的方向,都與一般族群有所差異,因此能夠有獨立的專科出現,更能夠整合性的協助長輩在醫治過程中獲得更好的照顧,甚至在未來的復能之路上,更有規劃。

舉個例子來說,一位80歲的王老先生,已喪偶兩年,目前獨居而生活起居皆可自理,週末子女會探訪,身體狀況有高血壓且固定在家附近的診所追蹤。近期感冒咳嗽未癒,自行購買感冒成藥來吃,某次半夜起床如廁時,在家中浴室跌倒,腰腿疼痛難耐,聯絡到兒子並安排就醫後發現股骨骨折,後續安排住院手術的過程中,也發現尿液滯留需要導尿管,以及肺部感染需要抗生素治療,另外,爺爺出現了對人事時地物錯認的狀況,並在術後復健時有復健動力低落的狀況。上述的狀況,在生理層面,我們可以看到王爺爺有肺炎、尿液滯留、髖部骨折甚至瞻望的狀況,心理層面,則需要評估是否有憂鬱以及智能認知情況,社會部分,則需要了解他的家庭支持系統,以及是否有可以援引社區的資源來協助未來的生活。以上的情況,若有照顧過長輩經驗的家屬們應該感受深刻,而實際上可能有更複雜難解的情景。

高齡醫學的跨領域整合能力

高齡醫學身為一個整合性及跨領域合作的專科,在大部分西醫體系中,多半以一般內科醫師為其主治、主責醫師,再依患者的病況,再加入其他專科醫師的治療建議,而最重要的是,團隊中也加入護理、藥師、復健的物理及職能老師、社工及轉介人員,這些職類的參與,對病患做出不同角度的評估及處置,對病患的復原之路有個全面性的考量及鋪展。

在讓我們把上述王老先生的情景,套入高齡醫學跨領域處置的濾鏡來看:內科醫師將肺部、泌尿道感染控制,照會外科醫師提供手術評估;護理端長時間的照護,了解患者對醫囑的配合度,症狀及精神情緒的細微變化、照顧者的照顧技巧;藥師評估是否用藥有衝突、有無需要監控藥物濃度、是否需要調整劑量;物理及職能老師分別針對肌力、日常所需的操作動作等作指導復能;社工關注患者情緒壓力、家庭支持系統是否足夠;出院準備的轉介人員幫忙銜接回社區後的照護問題,是否可以協助申請相關資源。

中醫門診/會診/住院在高齡醫學的治療概念簡介

中醫在高齡醫學中,更是團隊中不缺席的一員,我們以中醫體質整合觀點做一個切入點,提供診察想法,為長輩的照護品質也盡一份心力。如果我們將醫療簡單的分為三種面向,一是健康保健,二是門診醫療,三是住院體制。長輩在這三個面向中,都能獲得不同的中醫照護。

一般社區民眾的健康保健中,除了宣導篩檢衰弱及肌少的狀態外,我們會在營養學基礎上搭配飲食性味建議,並操作穴位保健,運動部分也可嘗試太極或八段錦的介入,這些都是有實證肌出可以為長輩的健康做出改變。
門診醫療部分,除了通盤檢視衰弱及肌少的狀態外,也承接西醫診察追蹤,了解長輩治療狀況,中醫治療可以輔助緩解部分必要西藥治療的副作用,也能在部分病症中,輔助西藥治療的效果,減少急性住院的狀況,或減少相關症狀治療藥物。
住院體制中,應該是最少人會使用到中醫醫療的部分,然而,卻是我認為最能展現高齡團隊整合力量的地方,也是中醫介入中,能夠密切觀察變化並且討論如何處理的情境設定。有些長輩患者在住院過程中,若原本身體狀況不盡理想的話,在常規治療下,有時會遇到卡關的狀況,此時,加入中醫團隊做討論,也能為康復之路,加入助力。

以上,簡要的為大家簡介了關於高齡醫學及其中中醫的角色,期望在高齡長輩的照護上,中醫能夠成為你能夠親近的資源,成為你的或家人的幫手!

 

 

 

 

主機服務:金城事務所